市长谈个人如何才能走更远?成功路上,定力、动力、能力缺一不可

第一:胸怀全局,站位高远有“定力”

定力是决心、信心、恒心的体现,只有具备强大定力,才能谋大局谋大势谋长远。我们要自觉保持战略定力,始终做到不因盲目而迷失方向,不因盲从而改变初心,不因盲动而丧失坚守。

一要站得高,观全局。要站在时代高位、全局高度、价值高点来思考、谋划和推进当前各项工作。对于那些从局部看可行、但从全局看不可行的事情要坚决不做,对于那些从局部看不可行、但从全局看可行甚至必行的事情要义无反顾地做。

二要看得远,谋长远。要对事物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律有准确的把握,对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作出准确的判断,从而在各种大是大非、纷繁复杂中看得清、辨得明、把得准。我们必须始终保持“功成不必在我、功成必定有我”的定力,不贪一时之功、不图一时之名,多做打基础、利长远的事,以“前人栽树、后人乘凉”的执着坚守,确保工作航船风正帆悬、行稳致远。

三要守得住,有定力。要时刻牢记使命、不忘初心,始终保持走科学发展道路的那份自信、底气和淡然,既不为一时的困难和失败而气馁沮丧、轻言放弃,也不为一时的进步和成功而沾沾自喜、骄傲自满。要咬定青山不放松,一张蓝图干到底,在不达最终目标、不获圆满成功之前,决不搞“中场休息”“技术暂停”。

 

第二:担当尽责,干字当头有“动力”

要时刻保持“等不起”的紧迫感、“慢不得”的责任感、“坐不住”的使命感、“赶不上”的危机感,切实增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,全力以赴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。

一要有一往无前的干劲,履职尽责。实干是干事创业的通行证,是党员干部的必备素养。我们很多工作在推进中的问题其实都是努力不够造成的,我们要不怨天、不怨地、只怨自己不努力,经常给自己踩踩油门鼓鼓劲。当前,很多单位和干部主动把压力转化为动力,都像上紧了的发条动起来、干起来了,这种状态很好。但我们也看到,这种自上而下的压力传导有时也出现“梗阻”,少数干部还是存在着干劲不足等作风问题。少数同志积极进取、开拓创新意识和能力有所欠缺,个别老同志有“船到码头车到站”思想,激情消退、得过且过;有的同志“等靠要”思想还比较严重,不敢担责任、担压力;有的推诿扯皮成为习惯,遇到工作任务不是先想“要怎么干”,而是先想“最好别让我干”。我们要加强对此类问题的调查排摸和问责处理,坚决让不为者让出位、有为者居其位,使工作过程中各种“挂空档”“踩刹车”甚至“挂倒档”的行为付出代价。

二要有一抓到底的韧劲,狠抓落实。俗话说,“开头紧,中间松,结尾还是空”,做一件事搭起架子来容易,但善始善终、坚持到底并不容易。当前,我们很多工作都有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,都需要长期抓、持久抓、反复抓。因此,我们做工作不能搞虎头蛇尾,不能搞半截工程,一定要发扬钉钉子精神,以踏石留印、抓铁有痕的狠劲,以不达目的不罢休、不见成效不收兵的韧劲,坚持不懈、持之以恒地推动工作件件有落实、事事能见底、项项出成效。

三要有善作善成的巧劲,开拓创新。巧劲与蛮劲相对,反对的是不讲方式方法的蛮干、不分重点主次的乱干、不结合自身实际的瞎干。我们现在工作任务重、压力大,必须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,要追求效益的最大化。有的单位和党员干部不围绕大局、不抓住重点,看上去忙忙碌碌、热火朝天,工作也干了不少,然而基层和群众却不欢迎、不买账,说明工作方式出了问题、出力不出活。相反,不少单位和党员干部善把大局、善抓重点、善用巧劲,能借势借力推进工作,因时因势调整工作方法,往往能取得令各方满意的工作效果。因此,我们一定要学会研究工作,既要学会研究内容,也要学会研究方法,更要学会研究效果,要善于以“四两拨千斤”的巧劲来推动工作、做好工作。

 

第三:问题导向,善解难题有“能力”

问题是时代的声音。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过程,其实就是不断回答和解决时代提出的新问题的过程。事业发展从来就没有“容易”两个字,面对各种随时出现的瓶颈难题,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,努力在发现和扎实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中,不断推动工作稳步前行。

一要善于发现问题,见微知著。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。我们正处在爬坡攻坚的关键时期,有很多新理念、新模式、新方法需要去创新实践,也必然会有各种“鲜活”的问题等待我们去发现和破解。当然,有的问题可能是老问题,但“新官也要理旧账”,即使是以前的历史问题也要想办法去解决。我们要自觉树立问题意识,时刻睁大善于洞察问题的眼睛,并善于用“望远镜”去发现总体问题,对工作规划、发展、机制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修正;要善于用“放大镜”去发现具体问题,对实际工作中的每个环节、每颗螺丝钉都要进行全面“体检”,有松动的马上要敲实拧紧;要善于用“显微镜”去发现隐藏在问题背后的深层次问题,在见微知著、吸取教训、举一反三中补短板、促发展。

二要敢于正视问题,迎难而上。有工作就会有矛盾、就会有问题。面对问题,选择什么样的应对态度体现着我们的责任担当。我们有些同志缺乏面对问题的勇气和信心,遇到问题习惯于躲着走、绕着行,搞“鸵鸟政策”,或者对简单问题简单应对,对复杂问题干脆视而不见,搞“选择性失明”,这些都不是面对问题的正确态度。全市上下务必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,对存在的问题不掩盖、不回避、不推脱,敢于正视问题,直面问题,盯着问题走,迎着困难上,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问题及时解决。

三要勇于解决问题,攻坚克难。世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,只有解决不了问题的干部,想让群众“叫好”,就必须向问题“叫板”。我们必须把解决问题贯穿于工作始终,以逢山开路、遇水架桥的勇气,以敢啃最硬骨头、敢接最烫山芋的决心,全力扫除工作进程中的各类“拦路虎”“绊脚石”。我们职责有大小、能力有高低,有些难题一时解决不了也是客观的。我们不怕解决不了问题,就怕根本没动脑筋就自认为问题压根解决不了。另外,我们千万不能因为不会解决问题就把问题藏着捂着,抱着“报喜不报忧”的不良态度和“大事化小小事化了”的侥幸心理去回避、拖延、搪塞问题,这样不但不利于问题解决,甚至会把小问题发酵成大问题、小管涌演变成大塌方。


免责声明

    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华采传媒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,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!

相关文章

在线客服

文案代笔联系微信